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课题组新型贵金属纳米粒子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

副标题:

时间:2016-06-16   来源:纳米生物医学材料课题组  文本大小:【 |  | 】  【打印

 

 

    表面等离激元是贵金属纳米粒子与光相互作用时,纳米粒子表现出的一种光学性质。表面等离激元在化学分析传感、生物成像、表面增强光谱等领域都展现出了重要应用价值。纳米粒子耦合是调控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如何将各种贵金属纳米粒子在有效耦合的距离尺度(<5nm)内形成功能协同的新颖纳米结构仍然是目前面临的科学挑战。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纳米生物医学材料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李剑锋教授课题组进行紧密的科研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发展了一种将不同大小金纳米球(<250 nm)与不同边长银立方体(<160nm)进行组装的方法,粒子间隙的距离(1-5nm)可由超薄二氧化硅壳层控制,金-银二聚体的组装产率可达近30%。该团队对组装机制、组装产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进一步通过单粒子散射光谱关联TEM结构表征,研究了单颗金-银二聚体的散射光谱,发现该组装的结构协同金和银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产生了耦合Fano共振峰。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显示该组装结构具有高效的电场增强性能。该结构有望在表面等离激元传感、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发表在Nanoscale(2016,8(5):2951-2959)。

 

 

 

 

 

 

附件
相关文档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兑山西珩路258号   邮政编码:361021
备案号:闽ICP备14012191号-1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